剪影.jpg 

 


很喜歡戲中的行禮如儀。

掄袖畫圓,雙掌合於身前,低首示意,手勢緩緩推前。

宛如流水,構成一幅靜美的畫卷。

而人物的言語心思,由此開展。


有時風流,有時端嚴。

有時團手的弧度盡顯言不由衷,有時袖下掩藏的是波瀾的心思。

時是藉此審視打量,時是以表誠意正心。

就是宮女窈窕的見禮,眉眼投足都有不盡的風流意態。



竹簾木門,長榻矮几,幾卷行草垂落的掛軸,在光影之間微微晃動。

朝堂六部的勢力,以幾塊木牌示意。指間隨意翻轉,談笑中就被丟入泥爐之內,覆滅燃盡。這裡頗有笑掌天下事,運籌帷幄中的意味,也保留幾分少年將軍昔年沙場排兵演陣的丰儀。

這便是胸有璇璣的江左盟宗主,梅長蘇。


遍識天下英雄路,俯首江左有梅郎。



除了木牌,幾樣小物:

遺物長弓、密道銅鈴,《翔地記》一書,長夜中燙熱指尖的銅爐。

看似輕薄,卻令人疼痛萬千的紅巾。

大若鴿蛋,但教人蒼白失色的明珠。

甚至是最後林殊寫給郡主的一封信,連同筆跡都作了細膩而隱諱的安排。

或在劇中恰如其份鋪陳氛圍或引領劇情,亦或是作幽微情感的象徵。

這些小物營造出的故事空間,並不是雕樑畫棟錦衣繡服所能堆疊出的。

真是很棒的細節,到此地步,劇組的用心,誰說看戲的人注意不到呢?



挪移的鏡頭。

其中有幾幕特別扣人心弦。如靖王與梅長蘇長談赤焰舊案後,相表欽敬的大禮相拜:

`

表面是君臣心志互許,實際是一生懸命相託,與七萬赤焰英魂同照。


倆人都跪於榻上,折腰埋首,虔誠行禮,如此令人心折。

我很喜歡很喜歡,那樣的畫面。






再來不得不拿60分鐘片花中,蒞陽長公主金殿呈告那幕出來讚賞一番。


舞畢的紅衣宮伎退場,如繁花盛景緩緩褪去。

深衣長裾的長公主,沿著長殿緩緩進入視野。斂顏,平掌齊眉,深深伏地。

背景音樂釋出,一頓一挫,如一個一個鼓點,暗示著這等了十三年的翻案呈告,將是場驚心動魄的戰場。

十三年前的真相被娓娓吐出,牽引出金殿輝煌背後的洶湧暗潮。


長公主首告,

霓凰郡主以林氏遺屬身份步出,叩地請求。

緊接,紀王代表宗室,言侯代表公義。

蔡荃、沈追率群臣附議。

最後,是太子蕭景琰以灼灼目光相迎,昂然抬顎以待天下評。

梁帝該同意或不該?



其實,這一整齣戲的畫面感,全然依附於梅長蘇這個角色。

一個從死地掙扎爬出的亡魂,踏歸金陵,就是為了洗雪冤情而來。

逢故舊不能相認,故人相見不相識,卻依稀能從他低垂的眉眼,長指撚衣的小動作,捕捉許多舊日的痕跡。

逢故舊,恍惚間便洩漏了這些令人熟悉的舉止。

他還是要不動聲色,手指卻下意識藏入袖中。令人不由得隨著他的舉手投足,心緒起伏。

蘇兄的眉目如畫,畫的是背後隱忍的心緒難言,波瀾萬千。

勾動的是觀者想明瞭後情的心癢難禁。





琅琊榜表面說的是朝堂奪嫡,權位鬥爭,

實際卻是說一段浪漫的赤子情懷,忠於理想,忠於所求。

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少年時代,飛揚跳脫,憨然傻氣,對著執念都能有股一往而前的勇氣。


儘管歲月倥傯,年華匆匆,心中仍舊會惦記年少時長劍所向的快意。


如今劍鈍心倦,唯一不變的是心中長存的情誼。

對親友,對故舊,對心志所向的長河萬里。


以此,

敬我曾經醉裡的挑燈看劍,

敬我少女年華的摯交好友,

敬我輕衫過往的赤子情懷。

如同林殊與景琰之間的赤焰,願我們這一生的赤誠不變,還有很多、很多的十年。





多年前:

將軍百戰聲名裂。

望金陵,孤魂萬里,故人長絕。


如今:

還君明珠無以言。

傾餘生,北境奔赴,葬懷江山以謝。




行道遲遲,載渴載饑。我心傷悲,莫知我哀。

十三年的征途,太遠,太遠。

冰雪藏青魂,他的父親,七萬的同袍,他最純摯的信念都遠在梅嶺之上。

采薇采薇,薇亦作止。曰歸曰歸,歲亦莫止。


如今的小殊,回家了。




飛燕    2015.10.22
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琅琊榜
    全站熱搜

    飛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